水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是人民幸福的源泉。今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来,东中线亿立方米,惠及沿线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
调水为民、治水兴邦。十年来,这一世纪工程发挥了怎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未来,我们怎么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水利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关负责人做客中国之声权威访谈《问答之间》,解读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的伟大实践,更展示了它下一个十年乃至更远的未来的宏伟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的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制胜法宝”。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袁其田介绍,如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十周年,而在此之前,已经历了50年的规划论证和十多年的建设过程。
袁其田:实际上,南水北调工程已经走过了7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1952年的时候,毛主席视察黄河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从此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序幕。
袁其田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的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江河联系,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
袁其田: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达到448亿立方米,先期实施的是东线和中线日建成通水,中线日建成通水。西线工程的具体方案目前正在深入研究论证中。
伟大构想变成美好现实,是攻克一项项世界级难题的过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沿线开挖渠道,沿着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河南穿过黄河,之后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在河北分为两支,终点分别到达北京和天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耀国介绍,中线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大、线公里的北上路途中,与自然河流交叉但并不交汇,这如何实现呢?答案是“上天入地”。
韦耀国:“上天”就是利用渡槽,也就是架起来的水槽,南水北调中线座输水渡槽,研究攻克了超大型渡槽关键技术,比如沙河渡槽,它的流量、跨度、重量、长度等综合规模位居世界之最,JN江南注册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入地”就是从地底下修建穿隧洞,穿黄工程就是在黄河河床下开挖了两条长达4.25公里隧洞,使北上的长江水与东流的黄河水形成“立交河”,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称得上是“万里黄河第一隧”。
中线工程线路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地势,将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利用起点和终点100米左右的落差,可以实现自流输水,而东线工程却是“水往高处流”。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元教说,东线一期工程从长江下游干流三江营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河道输水,主要任务是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主干线公里。
张元教:考虑到地形从南向北渐次升高,从调水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开始,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的输水线个梯级,就类似于需要爬13个“台阶”。我们在各梯级布置1到4座泵站,全线台机组,“水往高处流”的秘诀就在于这些泵站。东线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复杂的长距离、多目标、多功能梯级泵站群调水工程。
目前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就在本月初,南水北调中线年度冰期输水工作,东线也即将开启冰期输水。冰期如何输水呢?韦耀国解释,除了创新应用拦冰、融冰、扰冰、排冰系统化技术措施,增加气象水温监测感知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外,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助力保障冰期输水安全。
韦耀国: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集成了全线水情、工情信息,能够仿真模拟全线公里渠道多场景的输水过程。在2023—2024年度的冰期输水期间,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助力,我们大幅度提升了工程冬季输水能力,比同期下达的计划多供水3.4亿立方米。
俯瞰神州大地,东中线工程就像是两条巨龙,纵贯南北、沟通东西,已经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袁其田介绍,如今,南水已成为北京、天津等许多北方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
袁其田:在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方面,工程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在畅通南北经济循环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工程累计调水760多亿立方米,支撑了北方地区超16万亿元GDP的增长。
一泓清水北上,也让河湖环境焕发出新的生机。张元教介绍,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南水北调工程有效保障沿线河湖生态用水,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超118亿立方米,永定河自2021年8月实现继续保持全年全线有水。
张元教:东线工程通水以来,被称为“酱油湖”的南四湖,水质由V类和劣V类提升到Ⅲ类,成功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还建成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近25万亩,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和素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再现南四湖。在南运河河北沧州东光县油坊口村有一口明朝时修建的古井,已经600多年了,据当地老百姓介绍,这口古井近40年一直干涸,东线北延工程通水后开始复涌清水,这也是东线工程修复生态的一个缩影。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的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袁其田表示,将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体系。
袁其田:下一步,我们要确保已建成运行的东中线一期工程的“三个安全”,也就是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进一步发挥好工程的综合效益。高标准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确保按期高质量建成。加快推进东线二期和西线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