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年来,132.5亿立方米黄河水奔流入冀,滋润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廊坊和雄安新区共49个县(市、区),极大缓解了河北中南部水资源匮乏问题,有效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北生态环境改善。这些成效离不开一项重要的跨流域大型供水工程——引黄入冀位山线月,引黄入冀潘庄线月,引黄入冀李家岸线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村线路)正式通水。
20世纪90年代初,河北中南部面临缺水难题,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水利部等部门支持下,结合引黄工程实际,引黄入冀位山线路应运而生。
滚滚黄河水自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出,经河北省临西县刘口闸进河北,一路奔向黑龙港部分地区,最终经泊头市杨圈闸进南运河。临西县是引黄入冀位山线路河北境内的第一个受水县,境内渠道全长超17公里。“位山线公里,邢台、衡水和沧州为主要受益地。”衡水市水利局原副局长杨志军说。
农业灌溉用水不仅能够增加多元水源,也给压减地下水超采创造了有利条件。枣强镇江庄村南的南湖公园便是证明。
南湖公园曾是一个废弃坑塘。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为这个坑塘带来了生机。2014年,枣强县对其重新规划改造,建成一座蓄水坑塘,科学引调黄河水,真正实现了水源“引得来、蓄得住、用得上”。枣强县水利局局长朱洪武说:“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累计压采地下水超1.17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上升13.81米。”
30多年来,河北省水利厅积极多引多调黄河水,有力保障河北农作物灌溉需求,农田灌溉面积由原来的230万亩扩大至500余万亩。
走近衡水湖畔,只见白鹭翩跹、波光潋滟。黄河水沿着引黄入冀位山线路,通过渠道,自枣强县清凉江左岸的小油故闸,经卫千渠,由王口闸入衡水湖。
衡水市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使极具稀缺性和典型性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实现了生态修复。截至2022年年底,位山线亿立方米。
“目前,衡水湖湿地观测到300余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多种。”衡水市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湿地生态监测科科长张余广介绍,衡水湖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水标准,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周边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通过引黄入冀补淀(渠村线路)工程,一泓黄河水从河南省濮阳市渠村缓缓流出,途经河南、河北两省6市,长途跋涉近千里,最终注入白洋淀。
流动的水造就有生命力的白洋淀。从2018年开始,河北通过综合利用引黄水、本地水等多种水源,持续加大对白洋淀的生态补水,有效保障白洋淀生态水量和水位,一幅“鸟飞鱼跃水草丰,水清岸绿游人来”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数据显示,近年来,年均入淀水量达到3亿至4亿立方米,白洋淀水位常年维持在6.5米至7米的合理水位,有效增加了白洋淀的水动力,促进了水循环。
除此之外,按照水利部安排部署,河北还通过引黄入冀位山、潘庄等线路,多次实施引黄济津,累计为天津市输送黄河水30多亿立方米,有效促进了大运河的生态修复。
2023年以来,通过引黄调水,河北境内形成有水河渠长度1040.8公里,水面面积达66.9平方公里。
河南省濮阳市渠村乡南湖村,这里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在黄河水进入引黄闸门后,遇到的一处重要“关卡”——沉沙池。
站在沉沙池入口,只见两个总占地面积2600余亩的巨型条渠,渠道内一侧水色深黄,另一侧水质清澈。
“调水时,奔涌的黄河水在这里放慢脚步,卸下泥沙‘包袱’。”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交替使用、定期清理两个条渠,以最佳状态完成清水送雄安的任务。
据了解,在濮阳境内,1立方米的黄河水含沙约5公斤。经过沉沙池的沉淀以后,可过滤60%的沙子,再加上沿途自然沉淀,最后到白洋淀的河水便是清澈的。
引黄入冀位山线路上的位山灌区立足水少沙多实际,高标准编制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构建立体感知、自动控制等五大体系,提升算据、算力、算法能力以及预报、预警、JN江南网址预演、预案水平,以数字孪生手段助力解决灌区实际问题,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我们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合作,正在研究灌区典型区域引黄水沙变化模型,用于支撑灌区水沙科学调度管理。”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会忠介绍,在水沙测验数据基础上,利用数字孪生平台水沙关系分析,让泥沙科学输送与处置成为可能。
为推动引黄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河北省引黄工程运行管理规定》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引黄工程持续稳定发挥效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中国水利报社纪检监督举报信箱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